-
什么是30-30-30法则?
30-30-30法则最初源于效率达人Tim Ferriss的概念,后来经由健身教练与TikTok 健身网红推广,逐渐在欧美社群掀起一股热潮。
30-30-30法则3个核心重点:
30分钟内吃早餐:不让身体长时间空腹,避免血糖不稳。
30克蛋白质:高蛋白能延长饱足感、刺激肌肉修复、稳定血糖。
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慢跑、瑜珈或是室内单车,帮助燃脂与启动一天的代谢。
这个方法之所以容易爆红,是因为数字化、简单明了,让人觉得就能获得好身材,但是,30-30-30法则究竟是网红话术,还是有医学根据?
有没有医学根据?
儘管的组合并没有专门的临床研究,但其中的要素分别都有科学支持:
1.早餐高蛋白的好处
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》 指出,早餐摄取25–35克蛋白质能显着提升饱足感、减少一天中过度进食的风险,蛋白质能,让妳不容易嘴馋,对肌肉训练者而言,高蛋白早餐有助于合成与修复肌肉。
2.晨间运动的科学支持
《Nature Metabolism》研究发现,早晨运动比晚上运动更有助于脂肪氧化,低强度有氧运动能提高血液循环、降低压力荷尔蒙皮质醇,让一天开始更稳定,长期规律进行,每週150分钟以上,对心血管健康与体重控制都有显着好处。
3.养成习惯的心理学价值
能降低决策疲劳,让健康行为更自动化,行为科学指出,连续 21–66天固定流程,就能将新习惯融入生活;换句话说,30-30-30法则是把多项被证实有效的健康行为,用一个简单公式包装起来,让人易懂又好操作。
Photo/Unsplash 如何正确实行?
Step 1:30克蛋白质要怎么吃?
很多人误以为要三颗水煮蛋,其实有更轻鬆的做法。
快速高蛋白早餐示範:
希腊优格一杯+坚果+一勺蛋白粉(约30g蛋白质)
鸡胸肉100克+全麦吐司+水煮蛋1颗
豆浆500 ml +豆腐半盒+一片全麦麵包
小提醒:避免过多培根、香肠等加工肉类,会增加饱和脂肪摄取。
Photo/pexels.com Step 2:30分钟低强度有氧
运动选择:快走、室内单车、游泳、瑜珈、伸展。
强度建议: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0–70%,也就是的程度。
弹性调整:若早上时间不够,可以拆成两次15分钟,依然是有帮助的。
Photo/pexels.com Step 3:保持全日均衡
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早餐与晨间运动,全天仍要摄取足量蔬菜、水果、全穀与健康脂肪,建议将蛋白质分散到三餐,效果比一次吃多更好。
注意事项与潜在风险
1. 30-30-30法则并非人人适合
有肾脏疾病或肝脏功能异常的人,需先谘询医师再增加蛋白摄取量。
糖尿病患者若突然改变早餐型态,也需在医师或营养师监督下进行。
2. 避免过度僵化
若早晨没有饥饿感,不必硬逼自己在30分钟内进食。1–2小时内吃早餐同样有效。
忙碌时段可以用蛋白奶昔作为替代,减少压力。
3. 运动强度要调整
只做低强度运动虽有帮助,但长期效果有限。
若目标是减脂或增肌,应搭配阻力训练与中高强度有氧,效果更佳。
美国营养师指出,30-30-30法则是一个,因为它能帮助人们建立早晨健康的例行习惯,避免跳过早餐,也鼓励多活动。但也提醒:30克蛋白质不是神奇数字,25–35克其实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围内;而30分钟运动是基础,但是若想看到明显的减脂效果应逐步增加时长与强度,换句话说,30-30-30法则绝不是减肥的万灵丹,而是一种让生活更规律的好方法。
Photo/pexels.com 之所以能爆红,不是因为它独创了什么神奇的公式,而是将蛋白质早餐、晨间运动、习惯养成等等打包成一个简单易懂的生活公式,它背后的科学依据确实存在,但别被数字限制:例如早餐其实可以在1–2小时内吃,高蛋白25–35克的範围都有效,运动时间也可依体能调整;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能长期实行的版本!所以,下次当妳早晨醒来,不妨尝试为自己準备一份高蛋白早餐,再做一段舒适的运动,这不只是,更是一种打造晨型人生活方式的金钥匙。
延伸阅读:
还在超慢跑?来试试每天1小时,助妳代谢全开、燃烧万恶脂肪 轻鬆走出易瘦体质!睡到变瘦!医学实证:不用早睡、只要睡对黄金7小时,就能开启3大易瘦体质关键!:掌握4个走路技巧、每天8000步、坚持走7天,身体瘦一圈!免责声明:肌肤保养品使用后状况会依个人使用方法及肌肤状况而有所不同,并请配合正确使用方法。
举报